提到胃鏡檢查,許多人聞之色變。被醫院確診患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小張在醫院檢查時,常常需要先吃類似石灰的“鋇餐”,再用一根管子插到胃里“翻江倒海”檢測。整個過程中,小張持續感到脹氣、惡心,這種體驗讓他果斷放棄了隨后的腸胃復診,卻也同時增加了小病成大病的風險。
因胃鏡恐懼癥而卻步的案例不在少數,如何給人們提供更人性化的“胃鏡”檢查?
作為國內健康體檢行業的領軍企業,美年健康早已引入了體驗感更好的“膠囊胃鏡”,全稱為“磁控膠囊胃鏡系統”。從外形上看,它只有膠囊大小。跟傳統的胃鏡產品相比,膠囊胃鏡最革命性的突破就是“不插管”,無須麻醉,15分鐘左右就可以完成胃部檢查,檢查后膠囊機器人隨消化道排泄。
數據顯示,2018年,美年健康共做了15萬例膠囊胃鏡檢查,陽性檢出率高達25%,檢出人數3.75萬,相當于14人中就有近4人用“膠囊胃鏡”檢查出胃部疾病。
科技創新 賦能重疾早篩
自2016年率先在行業內提出精準預防以來,美年健康以科技創新賦能醫療質控,助力癌癥早篩,大大提高了體檢中惡性腫瘤檢出率。2019年,美年健康的體檢人群重大異常統計接近140.5萬人次左右,約占總體檢人數的5.4%左右。
“除胃癌外,美年健康在宮頸癌、乳腺癌等高發腫瘤的創新篩查領域持續在做重點跟蹤。”美年大健康集團副總裁、董事會秘書、原上海市瑞金醫院普外科醫師江維娜指出,通過實踐案例,膠囊胃鏡的檢出效果基本與傳統插管胃鏡平齊,但患者使用體驗則遠遠勝出。
此外,美年健康的無創冠脈核磁、眼底照相機、超聲AI系統的應用,都通過科技賦能普惠于廣大體檢客戶。
特別在人工智能領域,美年健康已經將AI運用到了檢前、檢中、診斷、檢后和管理全流程。“以檢前為例,AI技術被用于用戶畫像、精準評估、個性定制。而診斷方面,AI被用于篩查早期肺部病變的肺部CT,還被嵌入并應用到了糖網篩查、超聲、乳腺、心電等多個領域。以AI輔助閱片為例,就可降低高負荷工作下醫生人工閱片的差錯率。” 江維娜進一步補充,“目前,美年健康在人工智能領域投入已經有成果出現,如我們的CT后臺,已經有四家頭部人工智能影像學公司參與幫助我們對肺小結節的診斷。”
數據加持 實現全生命周期精準預防
健康體檢作為一種疾病預防的有效手段,近年來被越來越多大眾所接受。根據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2018年,中國每年的醫療機構門診體檢人數由3.7億人次增長至4.4億人次,復合增速約2.9%。2019年,美年健康全年總接待人次達到了2,600萬。
作為中國規模最大、覆蓋最廣的非公立健康體檢機構,美年健康在逐年發展中積累了海量的健康體檢人群數據,如何開發利用這些數據,成為了擺在美年健康面前的重要議題。
“老齡化、慢性病和疾病預防將是未來大健康產業的重要趨勢。利用大數據將為體檢者提供慢病管理、個體精準預防解決方案,提供疾病風險預測模型以實現全生命周期的精準預防,為國人健康提供全方位的保障。”美年健康董事長俞熔曾預測。
2020年10月,由美年大健康牽頭承擔,北京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等9家單位共同參與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健康體檢大數據云平臺構建”項目正式啟動。該計劃以建設高質量、廣覆蓋的健康體檢大數據及其云平臺為目標,通過疾病篩查為入口,以疾病高危人群和重大疾病為重點,對全人群全健康周期的科學系統管理,高效推進健康中國。
據悉,美年健康在數據采集、集成、融合、存儲、分析與共享等全過程技術及標準化體系應用方面累積了一套經驗,為“健康體檢大數據云平臺構建”在全國范圍實現臨床電子病歷、健康體檢大數據和基因信息等關鍵技術領域的互聯互通提供了寶貴經驗。
業內普遍認為,通過該項目,美年健康有望實現產、學、研、醫、檢閉環:在全國范圍實現跨區域、跨年份、跨機構的高效整合,并將個人三大健康信息網(即醫院電子病歷、健康體檢信息、個體基因信息)互聯互通,進一步完善個人體檢畫像,從而為精準定制個性化體檢提供依據,促使體檢真正向健康管理進行轉變。
標簽: 因胃鏡恐懼癥
被稱為連鎖中醫第一股的固生堂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固生堂)12月10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正式掛牌交易,開...
近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一則行政處罰,讓戴森處于風口浪尖。曾經風光無兩,卻以這樣的方式回歸公...
近日,2021第七屆武漢國際電子商務暨互聯網+產業博覽會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舉行。3萬平米展區、近千家企...
原本應在八、九月份成熟的葡萄,卻在寒冷的11月仍掛在枝頭。近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黃州葡萄種植鄉...
以前市場流行什么,我們就生產什么?,F在注重IP授權,市場更精準,玩具附加值也更高了。在國際形勢不明...